开普勒第二定律 椭圆

开普勒第二定律 椭圆 椭圆的第二定律是什么?

椭圆的第二定律是什么?

椭圆的第二定律是什么?

第二定律:就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该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e。那条定直线方程为x=( 或-)(a^2/c)x。

介绍:椭圆(Ellipse)是平面内到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动点P的轨迹,F1、F2称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其数学表达式为:|PF1| |PF2|=2a(2agt|F1F2|)。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即圆锥与平面的截线。椭圆的周长等于特定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

研究历史:阿波罗尼奥斯所著的八册《圆锥曲线论(Conics)》中首次提出了今日大家熟知的 ellipse(椭圆)、parabola(抛物线)、hyperbola(双曲线)等与圆锥截线有关的名词,可以说是古希腊几何学的精擘之作。直到十六、十七世纪之交,开普勒(Kepler)行星运行三定律的发现才知道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种以太阳为其一焦点的椭圆。

面积公式:

(其中

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或

(其中

分别是椭圆的长轴,短轴的长)。

证:

的面积,由于图形的对称性可知,只要求出第一象限的面积乘以4即可。

在第一象限

, 令

椭圆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 开普勒定律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 开普勒第三定律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开普勒第二定律表达式?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以太阳为转动轴,由于引力的切向分力为0,所以对行星的力矩为0,所以行星角动量为一恒值,而角动量又等于行星质量乘以速度和与太阳的距离,即L=mvr,其中m也是常数,故vr就是一个不变的量,而在一短时间△t内,r扫过的面积又大约等于vr△t/2,即只与时间有关,这就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

1618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其中,R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GM/4π^2=常数